70%企业拓新兴市场受阻 厂联促增援抗美关税
报道:刘晓晶
(吉隆坡9日讯)马来西亚厂商联合会(FMM)总会长丹斯里苏添来指出,尽管70%企业正积极开拓新兴市场,但他们仍面临知识欠缺、分销成本高昂、法规复杂与现有合约难以重谈等障碍。
政府受促推出更具针对性和更及时的干预措施,协助受美国对等关税影响的企业应对挑战。

苏添来向《南洋商报》指出,该会肯定政府落实一系列后续措施以减缓美国关税所带来的冲击,这些措施有助于企业应对贸易格局变化。
不过,他指根据针对美国关税影响展开的初步调查,60%受访企业预计未来6至12个月对美出口将下滑,其中40%预料订单将出现中度甚至显著下滑,特别是食品及饮料、橡胶、电气与电子、化工、塑料及金属领域。
吁政府强化现有对策
厂联呼吁政府强化及扩展现有对策,包括加快并拓展自由贸易协定与优惠贸易协定的谈判,尤其是与非洲、拉丁美洲与中东新兴市场达成更广泛的关税减免安排,并提供技术支援协助企业掌握原产地规则、关税表等关键操作。
“其次,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出口支援机制,如恢复品牌推广拨款、取消大马对外贸易发展局主办的商会带团费用,并为参与海外展会和洽谈活动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财政援助。”
苏添来说,作为出口主力之一,中小企业急需更具针对性的支援,以解决市场情报滞后、财务资源匮乏及缺乏专才的问题。
“为了提升抗风险能力,中小企业需优先拓展客户群、多元化市场、通过自动化提升生产力,并将营运模式与国际在永续性、品质及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接轨。”
厂联对政府的其他建议:
· 设立国家出口韧性基金,协助企业在拓展新市场时所需的调整成本,包括产品重新设计、测试、认证、重新包装与市场推广等。
· 提供税务奖励或双重扣税予进行市场多元化与供应链重组的企业,包括迁移海外分销中心及建立物流合作伙伴关系。
· 政策支援需承认国际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就是在海外设立据点,协助推动我国出口持续增长及带动本地就业。
· 继续与美方磋商,以争取特定产品豁免、更合理的执行时间表与过渡机制。

李兴裕:各施所长
政企共拓新市场
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(SERC)执行董事李兴裕认为,随着美国对大马商品征收新关税税率,政府及企业必须发挥各自的作用,共同面对新的贸易环境,确保本地商品在国际市场保持竞争力。
他指出,政府努力开拓新市场之际,也应增加市场发展辅助金(MDG)的拨款,支持出口商进入新市场,进行市场研究、参加国际展会及各类招商活动等。
他指纵使大马已签署18项自由贸易协定,但调查显示,许多中小企业仍未善用这些平台,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,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利用率就高于大马企业。
然而,在面对美国关税所带来的冲击方面,关键仍在于企业本身。
转型高附加值产品
李兴裕指出,由于美国施加的关税普遍上一致,例如东南亚各国多为19或20%,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与本地的生产成本,因此,大马企业应通过自动化、数字转型、提升效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成本竞争力。
他说,大马企业应转型朝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,如半导体、集成电路等科技产品,这是因为高端产品虽受经济影响价格也会下跌,但其需求量较为稳定,跌幅也低于低端产品。
“大马也可与东盟国家合作建立区域供应链,特别是在半导体、电动车电池等领域,以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,强化区域韧性。”
除了降低成本和为产品增值,企业也应主动出击,与买家沟通、参与行销及扩展客户。
李兴裕提到,尽管业界对于关税冲击感到担忧,但这已成为新常态,为此应将这次关税调整视为一次重塑商业模式的机会,推动企业网更高价值的经济活动发展。
他强调,大马依然具有吸引力,包括在资源及劳动力成本方面相对具竞争力,而政府应营造更友善的经商环境,避免进一步加重企业经营成本,并设法对应对关税所带来的影响,吸引更多投资及合作。
The content is a snapshot from Publisher. Refer to the original content for accurate info. Contact us for any changes.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