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独家】同税率却处劣势·大马比印泰艰困 中小企需关税特效药
独家报道:郭晓芳
(吉隆坡9日讯)中美贸易摩擦加剧,关税壁垒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造成显著冲击,不仅影响国内大企业,也为资源有限、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“关税挑战”。
经济学家提醒,在美国19%关税阴影笼罩之下,中小企业突围不易,因大马在成本结构上处于劣势,挑战显著大于同样被征19%关税的泰国及印尼。
中小企业要在内外围压力夹击中维持生存并实现结构性转型,关键在于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、转型能力,以及政府是否能提供有效、可落地的支持政策与制度环境。
他们认为,中小企业需正视自身短板,加快转型升级步伐,采取多维度策略化解关税风险,同时也需要政府推行果断、有力的干预措施,引导他们安全度过调整期,有信心地重新定位市场战略。

吉隆坡马来商会(KLMCC)会长·阿末胡赛因达祖丁:
设出口基金助缓关税
美国对大马进口产品征收19%关税,不仅是贸易政策的转变,更是对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严峻压力测试。
他说,中小微型企业占据我国商业生态系统超过97%比重,是大马实现2030年约1兆令吉国内生产总值目标的关键支柱。
“大型企业可能拥有缓冲机制和储备金来吸纳冲击,真正承受冲击的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,尤其是制造业、农业、纺织业以及清真产品领域。”
他表示,这些企业正面临合规成本上升、价格压力加剧以及市场不确定性带来利润挤压,严重威胁其全球竞争力。
鉴于当前局势,该会呼吁国家战略应从“宣传推广”转向“实质行动”。
“政府机构必须超越讲座和品牌塑造,真正提供可衡量、可落地的支持。”
他指出,中小企业不仅需了解市场机会,更需实际接触市场的通道,包括融资支持、简化合规流程和有针对性的出口协助。
“我们建议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出口基金,帮助企业应对关税冲击,同时扩展现有的出口保险机制,以防范外部市场风险。”
他也提议成立国家自贸协定支持中心,提供线上与实体服务,以简化贸易协定的应用,提高基层企业的使用率。
“当局应设立关税缓冲机制或美国市场出口支持计划,引导受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安全渡过调整期,并协助它们有信心地重新定位市场战略。
“我们需要果断、有力的干预措施。中小企业不能独自面对此挑战,相信在正确支持体系下,这些企业便能从脆弱的市场参与者,转型为推动大马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引擎。”

厦门大学大马分校经济学助理教授·李荣昌:
自贸支援中心护出口
在最新一轮美国关税调整中,大马、印尼及泰国同样面对19%的关税,仅比越南低1%。表面上大马税率与邻国相近,似乎与之前没太大变化,但真正差异在于成本结构。
他说,当所有国家都面对类似关税壁垒时,出口企业的价格优势,关键在于它们是否具备吸纳部分关税成本的能力。
“这一点,大马企业明显处于劣势。我国的平均月薪显著高于泰国及印尼,且随着最低薪资持续上调及政府致力于降低对外劳的依赖,大马企业压低生产成本的模式已难以为继。”
根据全球经济数据库CEIC数据,去年12月,泰国与印尼的平均月薪分别为442美元与187美元,远低于大马今年1月的793美元。
李荣昌表示,这促使企业通过转型升级、推动智能制造及提升创新能力维持竞争力,但能否成功转型,不仅取决于自身能力,也离不开政策支持。
“政府在第13大马计划中把智能制造列为重点方向之一,但如何具体协助本地企业推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生产,仍有待进一步政策细节出台。”
去年,大马中小企业共为国家经济贡献约6524亿令吉,占据重要份额。目前,该数额以每年约400亿令吉的幅度持续增长。
李荣昌预计,若能将年增幅翻倍至800亿令吉,则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中小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1兆令吉目标。
不过,他认为“破兆”目标仍属理想化设想,实际达成的可能性受限于多重不确定因素。
“当前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局势依然动荡,国际市场波动频繁,加上国内政策方向仍在调整阶段,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,是如何在压力中维持生存并实现结构性转型。”
在这种环境下,他认为中小企业能否持续成长,关键在于其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、转型能力及政府是否能提供有效支持政策与制度环境。
李荣昌坦言,缺乏系统性的监督与问责机制,是我国政策推行的一大顽疾。若无法确保政策的持续推进与有效落实,再完美的计划也难以转化为实际成果。
对于政府将推出总额达10亿令吉的援助配套协助受美国关税影响的中小企,并通过发展金融机构提供5亿令吉贷款一事,李荣昌呼吁政府提供财政援助的同时,也考虑通过减税及投资税务抵免等措施,为出口型企业提供更长期且结构性的支持,进一步减缓关税冲击。
政策避免朝令夕改
他指出,当前大马不仅面临外围压力,也同时承受国内政策不确定性及财政改革措施带来的挑战:“为此政府施政更应具备透明度与前瞻性,避免朝令夕改,以稳定市场预期与企业信心。”
他强调,为避免洗产地风险,大马有必要设立自贸协定一站式支援中心,以提高企业合规能力及保障我国出口信誉。
“这类支援机制尤为关键,特别是在政府有意加强原产地证明监管、以避免被美国列入洗产地风险国家名单之际。”
据悉,新加坡与韩国早已建立类似机构,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自贸协定相关的支援服务,包括生产流程咨询、出口程序指导、原产地证明申请等全方位协助。
反观大马,至今尚缺乏这类系统性与专业化的咨询服务,导致许多中小企业面对自贸协定条款时无所适从。

大马零售连锁协会(MRCA)副财政·陈玉玲:
中小微企须加快转型
中小微企业通常资源有限,议价能力弱,在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时尤显脆弱。
面对19%的美国关税夹击,她建议中小微型企业正视自身短板,在政府支持和市场引导下,加快转型升级步伐。
“企业应采取多维度策略化解关税风险,4大策略包括多元化市场、避免低价竞争、本土化供应链及推动数字转型。”
她也指中小微型企业需减少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,积极开拓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东盟等新兴市场,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等自贸协定带来的关税优惠,降低出口成本。
避免低价竞争
“同时应避免低价竞争,专注于研发和创新,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,开拓对关税敏感度相对较低的高附加值产品。”
她也建议业者审视并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,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关税较低或无关税的地区,或推动供应链本土化,降低对进口原材料依赖。
“(业者)也可利用跨境电商平台、大数据分析等工具,精准把握市场需求,优化营销策略,并实现供应链透明和高效化。”
陈玉玲希望业者能强化其创新能力、人才储备、风险管理及融资渠道,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。
她也呼吁政府从“宣传”走向“实效”,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精准有力的支持,包括强化信息服务平台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、提供定制化培训及建立政企对话机制。
“政府需建立一站式信息平台,提供实时、准确的国际贸易政策、市场动态、关税壁垒等信息,并辅以专业咨询服务。同时也要减少繁琐的行政手续,提高政策落实效率,确保扶持资金、税收优惠等能及时、精准地到达企业。”
政府受促针对中小微型企业需求提供培训,如组织国际市场开拓、风险管理、数字化营销等专业培训,并定期与企业代表沟通,了解其痛点和需求,使政策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。
对于设立中小微型企业抗压基金或提供出口保险的建议,她认为是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,建议政府提供保费补贴,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。
“在关税冲击下,抗压基金可为受影响企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,帮助其渡过资金周转难关;出口保险则可覆盖因关税壁垒、买方违约等造成的损失,降低企业出口风险,鼓励其继续开拓国际市场。”
陈玉玲对政府的建议:(1)针对关税缓冲窗口或美国市场出口协助计划设立专门机构,为企业提供直接且及时的帮助。
关税缓冲窗口可提供企业关税申报、退税、原产地证明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和协助,提高通关效率;美国市场出口协助计划则有助企业了解美国市场的法规标准、消费者偏好,并提供市场营销、渠道对接等支持。
(2)推动自贸协定一站式支援中心,提升中小微型企业使用率与知识普及。
自贸协定是降低贸易成本、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,但其使用门槛较高,通过一站式支援中心,可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、原产地规则分析到实际申报操作的全流程服务。
(3)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,加强对业者的宣传和培训,使他们充分了解自贸协定优势,并学会利用协定优惠政策。
(4)开发简单易用的数字化工具,帮助企业快速查询和计算不同自贸协定下的关税优惠,降低使用门槛。
The content is a snapshot from Publisher. Refer to the original content for accurate info. Contact us for any changes.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