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52亿新投资涌高端行业 大马产业升级初见成效
(吉隆坡18日讯)大马经济进入一个结构性拐点,投资不再依赖廉价劳力或传统行业驱动,而是由科技链条、数字基础设施与高技能岗位接管。
大马投资发展局(MIDA)今日公布2025年前9个月投资报告,数据显示,全国获批投资达2852亿令吉,其中服务业仍独占1879亿令吉(65.9%),制造业的高技能岗位比率大幅攀升至45%!
这两大趋势清楚预告,大马正从劳动密集型经济,转向科技密集、高价值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。
服务业投资爆发式增长,是推动这场转型的核心引擎。今年服务业获批投资按年上涨19.8%,背后并非传统服务业扩张,而是因大马逐渐成为区域数字枢纽。资料中心、云运算设施、企业区域总部设立、金融科技、物流科技等项目大量落地,带动全行业3969项目和8万个就业机会。

跃升高技术数字经济
这意味着,大马服务业已从“低门槛劳务”跃升为“高技术数字经济”,在区域竞争中迈入新阶段。
制造业投资也出现质量上的明显跳跃。尽管制造业获批投资额为938亿令吉,不及服务业庞大,但其77.9%来源于外资,且落地项目以先进半导体封装、关键矿物加工、汽车新能源零部件、精密制造设备为主。
投资结构从量转质
最关键的是,高技能岗位比例升至45%,显示大马制造业正在持续摆脱低附加值的代工角色,向更复杂、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攀升。
这类投资的共同特征是,资本密集、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。无论是数据中心、电器电子、化工、医疗器械或航空航天,皆具备“门槛高、工资高、自动化高”的特性,也符合政府推动高质量投资的方向。换言之,投资结构已逐渐从“量”转向“质”。
我国不再只是因成本较低而吸引投资,而是因为行业链完整度获得跨国企业重视。例如,柔佛因柔新经济特区(JS-SEZ)吸引911亿令吉,槟城持续凭电子生态系统领跑(237亿令吉),雪隆(978亿令吉)则以金融与企业总部优势稳坐战略地点,吉打(175亿令吉)受惠于北部经济走廊发展计划。
尽管外部仍存在全球关税风险与地缘不确定性,投资者对大马的信心并未动摇。从2021年至今,获批制造业项目的85% (3724项)已落实,显示投资已从意向变成真正的工厂和就业。
如今的大马经济结构,服务业变得更“科技”、制造业变得更“高端”,正逐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逻辑障碍,再朝向知识型经济前进。

服务业渐科技化(获批投资/令吉)
● 资讯与通讯:998亿
● 房地产:566亿
● 公用事业:97亿
● 分销与贸易:72亿
● 支援服务:70亿
资料来源:大马投资发展局
制造业渐高端化(获批投资/令吉)
● 电子及电气:220亿
● 化学与化学制品:175亿
● 运输设备:127亿
● 基本金属制品:99亿
● 非金属矿物制品:75亿
资料来源:大马投资发展局
The content is a snapshot from Publisher. Refer to the original content for accurate info. Contact us for any changes.
Comments